[美股]2020投資總結

前言

為什麼投資美股?

接續前一篇美股投資心得,進入投資美股市場也有將近9個月的時間了,當初會想從台股轉到美股的原因是,我覺得在美股擁有各個領域傑出的公司,在台灣有我們所謂的護國神山「台積電」,而美股在各個領域都擁有跟台積電一樣具領導地位的公司:
  • 科技軟體業:FAANG(FB、AAPL、AMZN、NFLX、GOOG)、QCOM(高通)、ADBE(Adobe)、MSFT (微軟)
  • 媒體串流業:DIS(迪士尼)、NFLX(Netflix)
  • 汽車能源業:TSLA(特斯拉)
  • 運動用品:NKE(Nike)
  • 生技:JNJ(嬌生)
  • 餐飲:MCD(麥當勞)、SBUX(星巴克)、KO(可口可樂)
  • 國防:LMT(洛克希德馬丁)
  • 金融:V(VISA)、BRK(巴菲特的公司)、GS(高盛)
  • 零售:COST(好市多)、WMT(Walmart)
這樣的公司有一個特性,穩定配息的同時,股價持續往上成長,既賺到了股息,也賺到了資本利得,除此之外,這些公司長期是該產業的龍頭,手上擁有大量資源跟現金,能在各種艱困的經濟條件下存活,也能持續保持競爭力,經過這次肺炎可以發現,這些大公司更加的強大了,而經不起市場震盪的小公司則是退出了市場,拱手把市場都讓給了這些龍頭企業(看看NASDAQ指數跟羅素2000指數的走勢就知道)。

而其他國家優秀的公司,很多也都會選擇美股作為海外掛牌,如阿里巴巴、殼牌石油等等,如果要投資各種原物料、商品,如黃金/白銀、黃豆、原油等,美股中也有相應的標的,且擁有低廉的手續費跟追蹤的精確性。

為什麼選擇在4月進場美股?

在那個當下,因為台股反彈過快,所以我覺得當時的個股都偏貴(當然事後看來,那個時間點的股票其實還是很便宜),而美股許多公司都還趴在地板上,所以當時選擇將台股的資金撤出一部份,轉往美股進行投資。

投資組合&投資報酬率

投資組合報酬率

投資組合/Portfolio:


整體投資報酬率比較:


2020年的整體投資報酬率介於NASDAQ和S&P 500之間(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報酬率已經達到了37%,得益於特斯拉跟殼牌石油最近一個多星期的大漲,而這兩檔標的又佔我投資組合約70%)。

操作過的標的

目前尚持有標的

  • 特斯拉:特斯拉應該就不用說了,汽車領域的顛覆者,加上我本身很喜歡特斯拉的汽車,及其領導人Elon Musk,所以決定對特斯拉做長期投資,會買進特斯拉股票,其實在心態上做了很多的調整,也找了不少資料,知道這種成長股不能用當前的本益比做估值,就因為我一直執著於本益比,錯過了300~1700那一段(分割前),而應該用市銷率跟未來成長率做估值,這也是從我一個很喜歡的Youtuber那邊學到的:
  • 殼牌石油:這是我剛進美股市場第一支買進的股票,因為殼牌石油的股價,已經跌至30年最低點,而買進的當下,殖利率還有12%左右,只是後來被砍了股息(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),此外,我希望在未來原油及經濟回升的時候,既賺得了這幾年間的股息,也賺到了一倍以上的價差,但是我在買進的策略上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,就是在反彈的過程中加太多倉(19反彈到接近40那一段),而我明明知道這一檔股票要放非常久,卻還一次買進了這麼大的倉位,所以即便我成本真的很高,我也沒有在攤平這支股票,而是選擇買進其他有增長潛力的股票。
  • 蘋果:這是最近買進的標的,看好的點有幾個:
    1. iPHONE 12熱賣:看看鴻海12月那個很扯的營收就知道、i12可能會成為史上銷量最佳的蘋果手機。
    2. Apple car:蘋果在2020年投入了接近200億美元進行電動車的研發,相信在未來,蘋果在電動車跟自動駕駛領域是足以跟特斯拉抗衡的。
    3. 資本優勢:蘋果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之一,手上握有大量現金,可以在任何領域投入大量資本作為研發或是收購有潛力的公司。
  • AMD:跟PTT教主的單,只是買太少,AMD當初能夠鹹魚翻身的原因是,拆分晶圓代工部門(格羅方格),找台積電代工,而AMD則專心致力於IC設計的研發。(宏碁陳俊聖說蘇姿丰成功關鍵是「切斷兩個綁在一起的石頭」,但為何更厲害的是說服力?)
  • 迪士尼:迪士尼是我很早就買進的股票,一開始買進價為僅99元,而在130元又加了一次倉,會加倉的原因是看到Disney+的發展超乎預期,而原本我對迪士尼的目標價僅為150美元,就是疫情前的水準,只是沒想到上個月迪士尼CEO說Disney+將在幾年內訂閱數超越Netflix,並且實現營利,結果就這樣噴到了180元以上,不過秉持移動停利的概念,姑且就先放著,雖然我覺得他的估值過高。(Disney+訂閱戶2024年可高達2.6億人 迪士尼股價漲逾13%)
  • 可口可樂:這是我投資組合中,報酬最差的一支股票,當初買進就是一個當定存股的概念,想法類似殼牌石油,而可口可樂已經連續50年調高配息,而可口可樂也是巴菲特的重倉股之一。
  • NIKE:NIKE我一開始只是買信仰的(我本身是NIKE鐵粉),所以買了很小的倉位,但是後來兩個季度的財報中證明,NIKE真的是非常優秀的公司,在疫情艱困的2020年第二季度,EPS竟然仍然超越了2019年,原因在於NIKE從亞馬遜下架,轉而透過自己的網站販售產品,造就疫情期間,網路銷售年增長高達了150%以上。

已賣出標的

  • 微軟:獲利約0.1%,沒錯,就是0.1%,當初會買進,是看到其他FANG股非常強勢,而微軟都沒有反應,所以操了個短線,不過買完沒多久就暴跌,就在後來漲回來的時候清倉做了換股的動作,在FANG股中,微軟雖然擁有蠻強大的護城河,但是相對的未來成長性也較低。
  • INTEL:一開始會買進INTEL,是在7月底INTEL財報開出來的時候,因為製程落後導致的暴跌,但是我認為INTEL的本益比明顯低於其他同類型的半導體公司(當時僅僅只剩下9倍),而後來11月份INTEL又暴跌了一次,我有在加一次倉,直到12月底,蘋果、亞馬遜、微軟等公司都決定開始自主研發晶片,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,雖然公司的本益比明顯被低估,還是決定清倉買進其他更有潛力的公司,那天就將INTEL清倉全部轉進特斯拉,小賺了約2%(含配息)。

選股策略

Youtuber

我主要觀看四個美股Youtuber的影片:
  1. 貝拉聊財經:這是我每天都會看的影片,也是我覺得最強的美股Youtuber,我喜歡他的格局跟眼界,可以在很早期布局一些股票,例如他在迪士尼130左右進行的分析,讓我在那個時候加了一次倉,現在也獲得約40%的報酬,此外,他也會就整體經濟、技術面做分析,降低我們買進股票時候所承受的風險。
  2. 小楠Curtis:這是一個年輕人,但是他的格局跟眼界也很大,而且對公司了解透徹,重點是,他的交易異常的冷靜果斷。
  3. 美投君:最近發現的,其看法跟前面兩者類似,但是有分析各產業公司的優劣,以及分析投資的心理面議題。
  4. C&K GO!:C&K對我有啟蒙性的意義,她是一位在澳洲工作的精算師,透過估值模型,估算成長股合理的股價跟本益比(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影片),我也是因為她,才改變我以往對估值的成見,當然了,不是只有估值,她也會分析許多經濟上的大事所造成的影響,例如FED購買MBS、無限QE的影響等等。

投資產業

我主要投資兩種股票,一種是具有高速增長性的公司,另一個是具有價值,但是當前被低估的公司,前者短期可以讓我獲取超額報酬,但是風險也較高,所以我比較少投資那種完全沒基本面的公司,而後者就如同我投資的殼牌石油、可口可樂這樣,期待的僅僅是等待他們反映其真實價值。

高速成長性的股票就如同目前女股神Catherine Wood的方舟基金(ARK)所投資的五大領域:基因工程、人工智慧、能源儲存、機器人領域、區塊鏈技術。

    檢討

   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,我一開始在投資上會有一些謬誤,就是過度依賴本益比、淨值這些數據去估算公司價值,以及挑選投資標的,這就是我一開始進入美股市場時候,買入殼牌石油、可口可樂等價值股的原因,而當下的想法是,亞馬遜、特斯拉那種幾百倍本益比的公司就是「泡沫」,所以我當時面對將近1000元的特斯拉,我一直覺得他很貴,希望他能回到合理本益比區間在購買,直到後來一再錯過一堆增長股大漲的區段,才開始調整自己的思維,開始買進如AMD、特斯拉等股票。

    投資其實很像人生,我們常常會有主觀意識在,用情感跟自我意識去決定要購買什麼股票,然而,如果在投資中參雜越多的情緒,往往投資績效越差,反而是擬定好策略跟方式,就像機器一樣的去執行,反而能獲取不錯的報酬,此外,在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,2020年乃至目前的2021年,都非典型的投資市場,如果我們持續用以前的思維操作,可能會陷入許多陷阱中,例如我在2020年初覺得台積電往年本益比就是16~20倍,而沒有思考到台積電因為後疫情時代及各IC設計廠家選擇自主開發晶片,而導致的成長率提升,進而錯過了台積電2020乃至之後幾年的增長。


    留言

    熱門文章

    [2022更新]推薦的投資理財資源:Youtube頻道、部落格(持續更新)

    5G相關技術、概念及應用場景 (3) - Next Generation Core (NGC or 5G Core Network)

    主力如何控盤&台股處置制度解析

    製作動態更新股票資訊的google shee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