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讓這些隱含費用吃掉你的投資報酬率!

前言

為什麼會寫這篇文章

有鑑於看到台灣太多理專、保險專員、營業員在推薦諸如投資型保單、主/被動基金(ETF)、金融衍生性商品等等,標榜投資市場及未來趨勢,卻收取高額的手續費,並不是這些商品不好,而是有更好的方法讓你減少交易成本,提高投資報酬率。

例如,你要投資S&P 500指數,可能可以選擇美股的ETF(VOO、SPY),或是元大S&P 500(00646),VOO的年管理費為0.03%,而00646的年管理費約為0.6%,同樣投資S&P 500指數,在管理費上卻有如此大的落差,差了大概20倍,更不用說追蹤指數的精確程度了(這裡就不贅述,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資料)。

中間費用是如何吃掉你的報酬率?

我們來做一個計算,假設一開始你一毛錢都沒有,每年年初投入30萬元,投資標的為S&P 500指數ETF (如VOO、SPY等等),來看看管理費/手續費如何影響你的報酬。

為什麼選擇S&P 500作為投資標的呢?因為大部分主動基金跟散戶投資人,就投資報酬率而言,或許短期可以打敗大盤,但是長期都是無法打敗大盤的(參閱綠角的文章,或是漫步華爾街這本書),所以,投資S&P 500,是最輕鬆且能取得市場平均報酬的方式。

直接上表格,10%報酬率為無任何抽傭的,9%為被抽傭1%(類似於台灣多數投資海外商品的ETF),5%為被抽傭5%(類似於部分投資型保單)。

看數字可能比較沒感覺,直接上一張圖可能會比較有感受:
可以看到,手續費的高低,長期是大大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跟資產累積的,如果我們能聰明的節省這些中間費用,就能加快我們資產累積的速度,提早達到財務自由,有一個資產累積的公式叫做「72法則」,如果你的投資報酬率1年只有1%,那在不增加本金的情況下,你的資產要72年才會翻1倍,如果你的投資年報酬率像巴菲特一樣有20%,那你每3.6年,資產就可以翻1倍,50年前。

說明

這篇文章主旨在說明到底有那些隱藏在投資中的費用,所以不會對詳細的費率做說明,如果有機會,改天再為大家針對各個項目做展開說明。

在投資中有哪些隱藏成本

股票交易成本(台股&美股)

手續費/交易稅

在台股中進行股票交易,有兩種成本:
  • 證交稅:賣出股票時收取交易金額的千分之3,當沖可以稅減半,所以是千分之1.5。
  • 券商手續費:買進跟賣出各收取交易金額的千分之1.425、低消20元(每次交易最低收取20元),通常券商會針對手續費給予折扣,平均從1.8折到6折不等,不過自從今年國泰宣布手續費全面2.8折及低消1元後,國內券商的手續費也紛紛調降。
交易成本試算如下(以國泰手續費2.8折為例):
  1. 當沖交易成本:
  2. 0.1425%*0.28*2+0.15%=0.2298%

  3. 非當沖交易成本:
  4. 0.1425%*0.28*2+0.3%=0.3798%

如果本金100萬,每天用100萬進行當沖進出一次,一年大約就是240次,則不計盈虧後本金剩下:
  1. 每次交易成本:
  2. 0.2298% x 1,000,000 = 2298

  3. 一年手續費總和:
  4. 2298 x 240 = 551,520

  5. 一年後本金剩下:
  6. 1,000,000 - 551,520 = 448,480

可以看到,在沒任何獲利的情況下,一年的當沖交易成本就是55.152%的本金。

上面提到的是台股的交易成本,而在美股中,交易稅跟手續費都是「」,你沒看錯,就是完全沒有任何交易成本,如果你是進行高頻率的交易,美股市場可能比較適合你。(海外券商流血割喉戰最終章 嘉信理財與TD Ameritrade宣布0元手續費)

複委託VS海外券商

延續前面提到的,在美股交易不只沒交易稅,而使用美國券商(如Firstrade、TD等)平台進行交易,也不需要手續費,但是很多人可能是使用台灣券商提供的複委託交易美股市場商品,這些複委託的手續費也是很驚人的,通常是收取交易金額的0.2%~1%不等,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低消約15~50美元的限制(定期定額有看到低消1美元),什麼意思呢?假設以最低手續費0.2%、低消15美元來算,等於你一次買賣金額≦7500美元,都會被收取15美元的交易手續費,如果你今天只是想買進一股蘋果股票(12/22收盤價約131美元),則你需要支付的金額就是131美元+15美元=146美元,手續費其實是高達11.4%,買進又賣出就等於收了你22%的手續費,而如果你直接使用美國券商進行交易,是完全「」成本的,對於資金小的投資人來說,美國券商更方便我們做資產、資金配置,我們不用為了省手續費,而一次買進大量的股票,可以依照自己計畫慢慢建立倉位。

可能很多人會覺得,要用這些美國券商平台進行交易,不就要英文很強、可以看懂很多資訊?其實不用的,這些券商都有繁體中文的介面,也有中文的客服可以提供服務,開戶也可以在線上完成,網路上也有大量教學文章。

ETF隱含成本

指數型ETF

以投資ETF(指數型基金)為例,會有以下成本:
  • 交易稅:台灣才有,約為千分之1
  • 基金內扣費用:帳戶管理費等,每個ETF收費的名目都不盡相同,我們只關注內扣總費率,國外每年都在千分之1以下
如果你要投資NASDAQ或是S&P 500指數,可能可以選擇美股中的QQQ或是VOO/SPY,或是台灣的富邦NASDAQ(00662)或是元大S&P500(00646),前者的總費率約為0.2%及0.003%(不含證交稅),後者的總費率約為1%上下及0.6%左右,先不論追蹤指數的誤差跟持股成分,光是ETF總費率就差了幾5~200倍,這些費用其實你是可以不必支付的,因為你是投資一樣的東西。

商品型ETF

舉例來說,如果你要放空加權指數,可能可以選擇直接放空台指期,或是買進0050反1(00632R),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0050反1只有約20%的資金用於期貨保證金,其他資金都是以現金或是債券的方式存在,這樣你為什麼不直接放空台指期就好,買進0050反1不只資金利用效益差,還要被收大約1%左右的內扣費用。

同理可用在石油期貨跟石油期貨ETF,如WTI跟元大S&P原油正2。

抽傭

投資型保單

舉投資型保單為例,前幾年繳交的保費(保險專員會宣稱用於投資)都會先被扣高額的費用,提交給保險專員作為傭金,以我看過的保單為例,將抽取前5年繳交保費的10~30%不等,等於你的錢還沒開始投資,就先賠了10%~30%,而剩下的錢可能還會被抽取高額的帳戶管理費,1%~5%不等(少數會部分免除管理費用)。

資金代操

代操又分為私募基金或是主動基金,漫步華爾街中提到,90%以上的基金都無法連續打敗大盤10年以上(少數例外,如彼得林區操盤的麥哲倫基金,在13年間創造29.2%的年酬化報酬率),就算短期超越大盤,也不代表能長期保持如此高的績效,況且,基金的數量遠遠超過個股,挑選個股都極其不容易了,何況是挑選基金呢,不只績效無法保證,還會跟你收很高額的帳戶管理費。

不過,也不是所有主動基金績效都不怎麼樣,今年很紅的ARK方舟基金,由科技女股神Catherine Wood團隊操盤,旗下各基金就創造了平均100~200%的報酬,而管理費僅0.75%左右。

信託管理費

同樣是購買基金,如果你直接跟基金公司購買,通常是不用收取額外費用,但是,如果你是透過銀行等通路購買,就會被收取一筆「信託管理費」,例如你投資的基金今年績效5%,但是贖回的時候只賺了4.5%,這樣等於說你被收取了一年0.5%的信託管理費,可以看到,僅僅是用不同通路購買,卻有如此高額的費用差異。

結語

聰明的選擇投資商品跟交易平台,可以大幅降低投資所需支付的費用,進而提高投資報酬率,只是很多理專跟銷售員,就衝著一般投資人對這些資訊了解的程度不高,進而利用話術銷售產品給投資人,或是吸引你去開戶跟投資,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投資不了解,那你就很容易賠錢,甚至原本是可以賺錢的,卻因為選到收費較高的通路跟平台,造成投資報酬率大幅下降、甚至虧錢,這其實是一個社會陷阱,雖然這些收費都是合法的,但是我們其實可以不需要為此付錢的。

最後,這篇文章可能無法涵蓋到所有的潛在費用,如果我還有想到,我會再更新在文章中,也歡迎大家提供相關的資訊給我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

[2022更新]推薦的投資理財資源:Youtube頻道、部落格(持續更新)

5G相關技術、概念及應用場景 (3) - Next Generation Core (NGC or 5G Core Network)

主力如何控盤&台股處置制度解析

製作動態更新股票資訊的google sheets